快捷登录,享 免费下载
首页 > 软件列表 > 好父母好孩子

基本资料

作者:卢勤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字数:327000

页数:338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类型:书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了卢勤30年家庭教育思想精华,作者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孩子的实例,阐述了教育孩子的艺术、“成长科学”的规律。作者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心态、责任感、爱心、意志力,培养少年儿童早期思想、品德、情感及良好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如何配合学校和社会在家庭中开展等问题做了较全面的阐述,概括出家庭教育面临的三大渴求、孩子成长的五个需求、家庭和谐呼唤三个善待、帮孩子开发六大财富,以及“施爱八法”“沟通九招”等。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方法.

编辑推荐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卢勤同志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对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该书总发行量突破5000000册,连续两年雄居开卷全国畅销书文教类排行榜榜首。

她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就一定有助于克服消极因素。

她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且善于培育这种积极因素。

她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她重视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她懂得人的正确认识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实践,因此必须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得到体验,而不能只靠片面的灌输。

作者简介

卢勤,1948年9月出生于北京。30岁调人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担任《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家长和少年儿童尊称为“知心姐姐”。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并获得“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业标兵”等称号。她所写的《写给年轻妈妈》发行量突破213万册并获国家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做人与做事》发行量突破150万册,获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告诉孩子,你真棒!》销量突破50万册。30多年来,卢勤致力于对少年儿童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名牌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亿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图书目录

序一 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

序二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引言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

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

1.我们是怎样的一代

2.走出心理误区——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3.走出教育误区——不当“鸡妈妈”

4.走出形象误区——妈妈爸爸在忙什么

5.走出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妈妈

6.走出语言误区——家庭亮起的“红灯”

第二章 了解我们的孩子

1.孩子渴求朋友——孤独的“小蚂蚁”

2.孩子渴求平等——小孩为什么不爱逛商店

3.孩子渴求倾听——钡听孩子说话

4.孩子渴求尊重——尊重孩子的隐私

5.孩子渴求赏识——学会赏识孩子

6.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

第三章 学会关心学会爱

1.无情的果子自己吃

2.谁之过

3.懂得回报

4.大家为什么爱吕鑫

第四章 培养责任感

1.共和国的儿女要为共和国负重

2.给谁过生日

3.妈妈和男孩子

4.妈妈和女孩子

5.种下责任的种子

第五章 手拉手——当代孩子的伟大实践

1.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

2.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3.从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乐

第六章 快乐人生三句话

1.太好了!

2.我能行!

3.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第七章 做现代文明人

1.访日的刺激

2.要想到别人

第八章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1.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2.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3.珍惜孩子的第一次成功

第九章 学会生存 培养能力

1.培养选择能力——人生三大选择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

5.培养合作能力——学会微笑和赞美

第十章 家庭教育面临什么——三大渴求

1.孩子渴求现代父母

2.父母渴求现代家教

3.社会渴求现代人才

第十一章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五个需求

1.成长需要空间

2.成长需要理想

3.成长需要体验

4.成长需要沟通

5.成长需要肯定

第十二章 父母该丢掉什么——不健康心态

1.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

2.丢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

3.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

4.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

第十三章 给孩子留下什么——生命的礼物

1.妈妈的遗产

2.爸爸的体验

3.无价的礼物

4.富翁的新招

第十四章 真正的爱是什么——施爱八法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1.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8.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第十五章 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

1.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

2.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

3.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4.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

5.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

6.替孩子着想一留点面子

7.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

8.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9.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第十六章 家庭和谐呼唤什么——三个善待

1.善待自己——保持好心态

2.善待孩子——成为好朋友

3.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

第十七章 打开我能行大门靠什么——六种力量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3.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4.评价的力量——你真棒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6.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第十八章 帮孩子开发什么——六大财富

1.财富之一——会思考的头脑

2.财富之二——会观察的眼睛

3.财富之三——会倾听的耳朵

4.财富之四——会说话的嘴巴

5.财富之五——会操作的双手

6.财富之六——会走路的双脚

第十九章 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

1.太好了!

2.微笑着看孩子

3.我能行!

4.让孩子喊出“我能行”

5.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6.从小学会关心

第二十章 责任感帮你长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孩子自己决定

3.生日,父忧母难日

4.一切全靠你了!

5.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第二十一章 奉献爱的人一生幸福

1.理想不可少

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爱的麻痹症

3.发现爱,感受爱

4.把童心童趣还给孩子

5.播种爱,传播爱

6.给孩子爱的机会

第二十二章 知难而进 祝你成功

1.在困难中微笑

2.助孩子一臂之力

3.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4.赢得起,输得起

5.一人进步大家乐

6.为孩子的成功叫好

第二十三章 好形象受人欢迎

1.文明礼貌

2.父母如何包装孩子

3.文明行为三件事

4.帮助孩子管住自己

5.待人接物三原则

6.把热情传递给孩子

第二十四章 取长补短走天下

1.和同学友好相处

2.从小树立合作意识

3.人人都重要

4.让孩子多交朋友

5.取长补短走天下

6.换个角度想一想

第二十五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诚实守信

2.说话不算数的家长没威信

3.知法守法

4.维护孩子的尊严

5.学会保护自己

6.你可以大声说“不”

第二十六章 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1.要学会思考

2.谁来解答孩子的为什么

3.要专心致志

4.请别打扰孩子

5.要严守时间

6.把时间交给孩子

第二十七章 努力请从今日始

1.明天做什么

2.帮助孩子设立目标

3.生命的火花

4.芝麻芝麻开开门

5.爱惜你的生命

6.生命的教育

第二十八章 地球孩子责任大

1.对不起,大白熊!

2.管住自己的嘴

3.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

4.捡与扔

5.请加入“手拉手地球村”

6.请你像我这样做

图书摘要

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

“妈妈”是一本书。

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

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孩子一生都在读着妈妈这本书。年轻的妈妈在不知不觉地写着这本无字的书: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

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只有孩子最清楚。

在这部作品中,真实地记录了妈妈的成功与失败。

有位农民母亲告诉自己的六个女儿:“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她用自己的心血,在孩子心灵中播种的爱,成为六个女儿不可动摇的人生信念。后来,她们都成功了,其中一位是我的朋友——一位年轻的女记者。

每当她跟我谈起自己的母亲,脸上总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一种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她说:“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而成功的教育就在于,父母能按照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把孩子真正教育成为成功者。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来衡量成功的话,那么,我们的父母就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者。”

我们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如何评价我们呢?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回过头来寻找母亲在自己生命里镂刻下的每一丝每一缕的印记时,我们并不奢望会听到什么感激的话语,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假如可以选择父母的话,让我再选择一千次,我还会选择他们。”

1.我们是怎样的一代

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

认识自己最难。

但是,我们不怕认识自己,我们敢于面对自己。

我们知道,这一代年轻女性,责任是多么重大!在我们身上,孕育着20世纪人类的希望;在我们手中,托举着21世纪升起的太阳。

我们的失败与辉煌,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强弱与存亡;我们这代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明天。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觉地提高自己。

今天的年轻妈妈,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女性的精神特征

正因为我们成熟在社会转型的时代,我们的身上始终充满现代气息。我们这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我们有立业建功、奉献自我的事业心。

每一位女性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女性能够解放,是老一辈人奋斗的结果。

我们有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上进追求。

知不足而求上进,是当代女性的特征。正因为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才不顾别人的白眼,不怕工作生活的重负,带着孩子去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孩子去充实自己。

我们有培养后代、创造未来的理想憧憬。

我们更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境界。

我们自认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明天的花朵是我们亲手培育的。

年轻妈妈的角色特征

年轻女性当了妈妈,除了要继续扮演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妻子、母亲的角色,走上一条充满责任与义务、压力与追求的新时代女性的艰难之路。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与感情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现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亲,职业——自爱。这三个方面,缺少一点,对现代女性来说,都不能说是完整的。

每一位身心正常的女子,都希望自己能有美满的爱情生活,能有温馨的母子之情,同时也希望有自己钟爱的工作,有为之奋斗、呕心沥血的事业,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受到社会的尊重。由于这三种幸福的感情都与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是用劳动的心血换来的,一些年轻妈妈往往无力兼顾,出现片面发展,造成个人生活的缺憾。

孩子的出生,对我们女子一生的发展,是一件大事。这不仅意味着女子做了“母亲”,更意味着女子的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成熟。孩子的出生,使我们的兴趣中心很自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这种转变,无形中打破了女子心理上极为顽固的封闭性,促成女子心理品质的成熟。但是,由于我们自身转变的力量强度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只重视孩子,忽视了自我,忽视了丈夫。自我的意识自然而然地消失在无我的“母爱”之中,生活上不修边幅,思想上不思进取,事业上不求成功。少数年轻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无视丈夫的存在,把全部的热情都给了孩子,以母爱代替情爱、代替自爱。

第二种是只顾自己的事业,不顾孩子和家庭,以致取得了自身事业的成功,却换来了家庭的不幸。

第三种是自我调整好心态,精心扮演好母亲、妻子和职业女性的三重角色,在母亲义务的制约中探索自我发展道路,为40岁左右女性第二智力高峰的到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每一位年轻妈妈来讲,这是一个新的考验,是一个新的课堂,一切要从头开始。

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切要重新学习的女性。我们相信:“我能行!”既然我们做了母亲,我们就要做最好的;既然我们培育了孩子,我们的孩子就该是最强的;既然我们建立了家庭,我们的家庭就应是最幸福的。

对自己,我们充满信心!对家庭,我们充满信心!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2.走出心理误区——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年轻妈妈的心理误区剥夺了孩子宝贵的童年。

年轻的妈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

有一次,“知心姐姐接待日”开展了营养咨询活动,请了首都各大医院20多位营养专家,专为儿童中的“小胖子”、“小瘦子”咨询。

一位年轻妈妈,领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来咨询,她问专家,她的女儿为什么这么瘦?专家一问才知道,这个小女孩一个星期天要上三个“兴趣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小女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结论:孩子太累了。星期天要休息好,不能总是学习。

兴趣班变成了负担班,妈妈的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

我们说,今天的孩子头上压着“六座大山”: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一人一座山。每个人都把这唯一的孩子看成掌上明珠,每个人的期望值都很高,每个人都在加码。

孩子很累很累。家人的期望,变成了孩子头上沉重的负担。

为了圆爸爸妈妈“上大学”的梦,为了不叫父母在人前“没面子”,家里的书桌变成了课桌,温暖的家庭变成了严肃的课堂。

我曾在一所小学搞过调查:“小学生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无论是学习差的,还是学习好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作业太多,我们没有玩的时间!”

孩子们的作业堆积如山,有的孩子写到晚上10点,作业还没有写完。因为,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有妈妈的A卷,爸爸的B卷。

许多孩子做作业爱磨蹭,为什么呢?有个男孩曾对我说:“我不能赶快写,写完了以后,还有妈妈爸爸的作业呢!我就得磨,一篇作文从早上写到晚上,他们就没办法啦!”

年轻的妈妈也很累很累。除了上班、做饭、洗衣服,还要天天晚上“陪读”,看着孩子写作业。

有份材料曾对“家庭课堂”做了极为生动的描述。

孩子看书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妈妈会说:“没出息,傻玩能考上大学?没有文凭,怎么找工作?”

孩子困了,眼皮直打架,妈妈马上递上一杯“雀巢”或一支“蜂王精”,鼓励孩子连续作战。

孩子想看看动画片,妈妈的脸拉得老长。“不行,全家人为你都不看电视了,你还好意思看?”

就这样,在妈妈的统一调度下,全家人始终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整天做事轻手轻脚,说话小声小气。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非要孩子爬上象牙塔尖不可。

一天两天,孩子认了;一个月两个月,孩子忍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压、压、压,终于悲剧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一个5岁的男孩,因母亲逼着他学弹琴而把自己的手指弄断;一名北京女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跳楼自杀;一名南京大学生,妈妈爸爸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夫妇俩一心想让这唯一的孩子出国深造,于是从小学到大学,天天看着儿子学,逼着儿子学,不给儿子一点自由,儿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终于忍无可忍,就在过22岁生日那天,用皮带勒死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

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

失去了童年,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许多不幸。是谁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呢?

我们当妈妈的,是不是应该认真想一想呢?

3.走出教育误区——不当“鸡妈妈”

“鸡妈妈”的溺爱使母爱变成了“母害”。

由于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许多年轻妈妈产生了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

年轻妈妈就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宝贝”。不知不觉,步入了教育的误区。

于是,母爱变成了三点水加一个“弱”字的“溺”爱,母爱变成了“母害”。

溺爱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代替型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到学校,她们怕孩子累着,亲自出马上阵了。当有人问一位年轻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亲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还让他做家务?”

孩子去参加活动,家长陪伴的阵容十分吓人。某大报曾登出一张小学开运动会的照片,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照片题目是:是谁在比赛?

每天,孩子的书包,妈妈代替收拾;孩子的铅笔,妈妈代替削尖;孩子的钢笔,妈妈代替灌水;老师告诉孩子的事,妈妈全替孩子想着。有一天,一位二年级班主任批评几个没带齐用具的学生,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叫:“都怪爸爸没给我收拾好!”好像一切过错都是妈妈爸爸的,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

代替,究竟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孩子的懒惰与无能,也带来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

满足型

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有的家长,没工夫去教育孩子,于是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花钱的欲望。

一个北京的小男孩,妈妈爸爸在国外工作,把他寄养在朋友家里,每月给他寄两三千元零用钱。有一天,男孩子买了两瓶七八十元一瓶的香水,一瓶送给年轻的女班主任;一瓶由教学楼的一层洒到六层,又从六层洒到一层,说是为了“美化环境”。在他们班里,没有一个同学没喝过他花钱买的饮料;选中队干部时,没有一个人不投他的票。他平时不常写作业,谁帮他做一道数学题,他就给谁五毛钱;谁给他写一次语文作业,他给谁一块钱。远在国外的父母好像觉得,用钱可以弥补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不是爱孩子。

一个个体户的女儿说:“我家的枕头里、柜子里都是钱,但我们姐弟最不幸了。妈妈爸爸为了挣钱光做买卖,把我和弟弟关在家里,顿顿饭都要自己去买。有一天,我打开衣柜,发现里边的脏衣服堆成一团,都发霉了,等我把那些脏衣服洗干净时,发现衣服已经破成洞了。”

看管型

这是典型的“老母鸡”式的教育。

中国有个传统的称谓,称带小孩的保姆叫“看(kān)孩子的”。这个“看(kān)”字,一下子勾画出今天许多年轻妈妈的形象和作用。

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们寸步不离地“看着”,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多年轻的妈妈,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洗脸洗脚,看着孩子穿衣吃饭……看孩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整天唠叨个没完。看得孩子很烦很烦,看得自己很累很累。

其结果呢?孩子觉得妈妈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母亲觉得孩子太不听话,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提出了少年儿童要掌握“五自”能力,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孩子们知道后,别提多高兴了,他们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

我们的孩子,面对21世纪的天空,他们多么想展翅高飞,我们当妈妈的为什么要抱住不放呢?为什么不给孩子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呢?

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刘玉玲,12岁那年,独自去美国参加世界儿童和平大会。当时,联合国只邀请了3个中国孩子,没邀请大人。刘玉玲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在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上签了字,出色地完成了出访任务。

回国后,我问刘玉玲:“这次去美国,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说:“我们中国的妈妈爸爸管得太多了。在美国,妈妈爸爸是非常放手的。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跟爸爸妈妈出去。路边有一条小溪,爸爸妈妈在前面走,小孩在后面跑。结果,孩子不小心,过小溪时摔倒了。她的父母继续往前走。这个小孩哭都没哭,自己爬起来,像个小水鸭子一样,去追赶她的父母。”

刘玉玲感慨地说,这要是让我们的家长看见,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得跑上去,抱起孩子,训斥妈妈爸爸:“你们怎么能让孩子一个人过小溪呢?”妈妈就要心疼地抱着孩子“骂”小溪:“就是这可恨的溪水,把我们孩子吓着啦!”

这是一名12岁女孩所看到的问题。

是人家的妈妈心太“狠”,还是我们的教育步入了误区?

石家庄市一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去参加市里组织的三好学生夏令营,姑姑非要跟着去。原来,这个女孩子自己不会梳头,不会倒开水。结果,五天的夏令营她只过了三天,因为“不适应”而提前回家,当了“逃兵”。

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北极村冬令营的一名小营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东北雪原长了一身痱子。原来,这名小营员临出发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多穿衣服,但没有说热了时要脱衣服。这名小营员根本不会照顾自己,在暖烘烘的屋里也穿着出门时才穿的羽绒衣裤,难怪他焐出一身痱子!

适宜人群

孩子的父母、家长,教育工作者

销售情况

《好父母好孩子》是中国图书2005年、2006年家教类销售第一名。

文摘

第一章认识我们自己“妈妈”是一本书。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孩子一生都在读着妈妈这本书。年轻的妈妈在不知不觉地写着这本无字的书: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只有孩子最清楚。在这部作品中,真实地记录了妈妈的成功与失败。有位农民母亲告诉自己的六个女儿:“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她用自己的心血,在孩子心灵中播种的爱,成为六个女儿不可动摇的人生信念。后来,她们都成功了,其中一位是我的朋友——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每当她跟我谈起自己的母亲,脸上总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一种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她说:“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而成功的教育就在于,父母能按照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把孩子真正教育成为成功者。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来衡量成功的话,那么,我们的父母就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者。”我们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如何评价我们呢?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回过头来寻找母亲在自己生命里镂刻下的每一丝每一缕的印记时,我们并不奢望会听到什么感激的话语,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假如可以选择父母的话,让我再选择一千次,我还会选择他们。”
1.我们是怎样的一代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认识自己最难。但是,我们不怕认识自己,我们敢于面对自己。我们知道,这一代年轻女性,责任是多么重大!在我们身上,孕育着20世纪人类的希望;在我们手中,托举着21世纪升起的太阳。我们的失败与辉煌,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强弱与存亡;我们这代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明天。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觉地提高自己。今天的年轻妈妈,究竟有哪些特征呢?女性的精神特征正因为我们成熟在社会转型的时代,我们的身上始终充满现代气息。我们这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我们有立业建功、奉献自我的事业心。每一位女性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女性能够解放,是老一辈人奋斗的结果。我们有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上进追求。知不足而求上进,是当代女性的特征。正因为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才不顾别人的白眼,不怕工作生活的重负,带着孩子去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孩子去充实自己。我们有培养后代、创造未来的理想憧憬。我们更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境界。我们自认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明天的花朵是我们亲手培育的。年轻妈妈的角色特征年轻女性当了妈妈,除了要继续扮演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妻子、母亲的角色,走上一条充满责任与义务、压力与追求的新时代女性的艰难之路。

媒体推荐

卢勤同志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她数十年来面向家长和孩子的报告、谈话、咨询的内容集中整理而成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又是一位少先队工作者,是《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着密切的交往。倾听过他们的许多“悄悄话”,深知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又能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极其可贵的。她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们点明孩子成长中的“秘密”。她对年轻妈妈们说的是知心话。这时,她就不仅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年轻妈妈们的知心姐姐了。
——徐惟诚

序言

人活着,总要做点事。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价值的。
做点什么事呢?做点令人满意的事,做点对人民有益的事,做点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事。一句话:做点好事,不做坏事。
做好事不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知识,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于人民,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其根本还在于要学会做人。
早期智力开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卢勤同志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对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一定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情欢迎。
(作者为国家总督学)

版本列表